听说他们是申报的记者后,一心想借此宣传自己的李天一,热情的接受了他们的采访。姜国栋认得约翰.洛克菲勒,但对其它人很陌生。当介绍后得知这里有名动军界的蒋百里和宋庆龄的妹妹宋美龄后,不禁对李天一更是钦佩和好奇。
他可是不止一次见到李天一与上海滩风云人物在一起,只是有青帮三巨头和虞洽卿在,他没有太在意这位年青人,以为只是晚辈或是跟班。没想到这位不单是《大国崛起》的作者,还与这么多大有来历的人关系亲密。看来这位也是个大有故事的人,不禁为自己的英明果断暗暗窃喜。
众人草草吃过早饭,就来到了李天一的客房。宋美龄很是乖巧的充当了服务员的角色,为大家沏茶倒水。还很是贴心的为李天一准备了温毛巾搽脸,最后还端出了水果,看得众人暗暗称奇。不知这位国母的三妹为何如此殷勤,彷如李天一的女秘书般服务周到。
李天一因为还要与张静江等人会面,只能抱歉的说留给他们1小时采访时间。姜国栋、赵子夫能有机会独家采访已经很庆幸了,哪敢要求太多,忙说可以。
采访开始,宋美龄依然充当着约翰.洛克菲勒的翻译。姜国栋负责提问,赵子夫负责记录,两人因为是偶遇机缘,没有提前拟定采访大纲,多少有些不知从何问起。李天一反倒从容镇静的拿出香烟递给二人,安慰他们随便问,不要拘谨。两人见李天一随和谦逊,倒也放松不少,好感顿生。
“李先生,您能先介绍下自己吗?全国读者对您的年龄、身份都无比好奇。”姜国栋开门见山的问道。
“我是一名游历欧洲10年的南洋归国华侨,在欧战时还作为劳工亲历过世界大战。战后感叹西方列强的实力,开始游学英法和德国。只为研究西方各国实力强大的原因,想要寻求一条适合华国的复兴之路。”
“那您寻求到了吗?回国后您会怎样帮助国家富强?”
李天一不无伤感的说道:“我15岁旅欧,当过工人,上过军校,利用家族资金网罗华族科技人才。可以说我对西方的政治、经济、科技、教育等都有了初步了解。最终我发现西方的强大并不是他们比东方人更聪明,更优秀,更文明,而是政体和民族意识上的差异。”
李天一点上一只烟后,首先从历史开始说起。
中华民族自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开始,一直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。兴于汉唐,盛于宋元,衰于明清,而兴盛的代表就是科技和经济。可以说华国的古代科技是领先世界的,四大发明,丝绸,瓷器,制茶,医药等。都是因为其独步天下,而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趋之若鹜,这才促进了贸易的发展。
科技代表文明,贸易决定财富。汉唐用自己的武力开辟了丝绸之路,得到了富强的基础。宋元发展了海上贸易,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。直到明朝的海禁,加上丝绸之路的断绝,才让这个创造无数辉煌的泱泱大国停下了发展的脚步。最后,清王朝为了巩固统治异族的目的,更是抑制科技的发展,蒙蔽民智,将几千年打下的基础毁于一旦,华国沦为了丧权辱国的蒙昧落后民族。
而这时的欧洲借着东方文明的传入,却大力发展,变革求新。利用工业革命造就了几百年的飞速发展,将古老的东方文明彻底超越。而且,富余冒险精神的西方人对财富的积累更直接,更贪婪,更富有进取心。他们通过先进的科技,勇敢的探索精神和无情的杀戮劫掠,从落后的各大洲土著手中夺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。以血腥而有效的方法,最快的完成了原始积累,一举站立在世界的高端。
一方在通过工业革命高速的发展,一方在固步自封扼杀一切科技。当1840年,华国被贪婪的西方列强揭开了虚弱的外表后,这个被世界尊崇的第一东方大国,终于被强盗们撕开了黄袍,裸露出外强中干的躯体。这一刻,东方巨人倒下了。这一倒就是近百年……..。
客厅里很静,每个人都在思索,在沉默,在伤心。李天一的话并不新颖,戊戌变法康梁说过;辛亥革命孙文说过;护国护法,五四运动,全国的知识分子都有说过。但谁也没有跳出东方人的视角,而站在世界发展的角度,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的角度去分析过。这在东西方思潮碰撞激烈的华国,可以说是一股新的思潮。引起了教育界,文化界的热议,也引起了一些敌视西方的民族主义者地抨击。
《大国崛起》是部不带有民族主义的书籍,他以第三人视角去看待世界发展,不以民族压迫的角度去抨击或维护某一方。而是客观的,辩证的,以人类发展和物竞天择的角度去分析人类文明的进程。这种以后世的眼光去品评历史的论述方式,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得的,这也是各国政府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的原因。
听了李天一对《大国崛起》的阐述,姜国栋点头表示赞同。但作为新闻记者,他不会公然站在李天一的立场上去报道,这也是申报能成为上海第一报的原因。姜国栋又问李天一写《大国崛起》的目的是什么?这本书对改变华国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