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很像我。这话若是搁在后世,多少有点骂人的味道。
这不就是在暗指我是你爹么?
但是这话从辛弃疾嘴里说出来,就绝对不会是骂人。
人家辛弃疾今年都六十四了,说不定重孙子都能打酱油了,还会占别人这点便宜么?
更不要说,人家好几十年以前就已经是“大儿锄豆溪东、中儿正织鸡笼、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”了。
陈玄风听得出来,辛弃疾这是在爱才了。话里话外的意思,是想让自己出任飞虎新军的统领。
但是他却不想答应。
原因也很简单,并不是他对辛弃疾有什么抗拒,也不是贪生怕死,而是他觉得这份差事、以及这一次南宋的北伐战争都没什么意义。
为什么没意义呢?因为没戏!
即便不清楚南宋的历史,也该知道最终灭掉金国的是蒙古。而蒙古在先后灭掉金国、西夏之后,南宋也没支撑多长时间,最终也被蒙古灭掉了。
这倒不是说因为南宋最终被蒙古灭掉了、此时宋人就应该忘却靖康之耻、将国仇家恨抛在脑后,而是通过最终金夏宋均被蒙古灭掉这一事实来反推之前的开禧北伐,必定是以南宋惨败而告终。
道理也很简单,如果这场战争的失败方是金国,那么还有蒙古啥事?大宋直接灭了金国不就欧了?要知道这时候的皇帝可没有高宗那样的顾虑,唯恐父兄回来夺回原本属于父兄的皇位。
不用精通历史,只需长点脑子,就应该知道,大宋正在发动一场军事准备极其不充分的战争。
这场战争的出发点,也就是韩陀胄说服皇帝的理由,只是听说如今的金国已经走向腐朽没落,超纲混乱、朝政松弛,军备空虚,战力下滑。
没错,现在的金国的确已经走在下坡路上了,对其周边的威慑已经渐渐降低,就连蒙古部落的首领也都开始有了咸鱼翻身的打算了。可是南宋呢?
如果跟金国比起来,南宋在军政方面更加的不堪!既没有铁血刚毅的皇帝,也没有运筹帷幄的统帅,更没有能征善战的猛将,除此之外,还没有纪律严明、经验丰富且无惧死亡的士兵。
在这种情况下,即便是有一腔热血的辛弃疾矢志报国,也于大事无补。
热血有用么?别的不说,就说他新近组建的飞虎新军,看看这些人都是什么货色啊?派这样的人深入敌后,又能翻起什么浪花来?
陈玄风不知道的是,在原时空的历史上、辛弃疾正是因为这场北伐战事不利,于两年后心力交瘁而死。
最为讽刺的是,在辛弃疾临死之前,皇帝终于意识到他在战争中不可替代的作用,升他为枢密都承旨,让他进入军方的指挥中枢做事,而圣旨还没到,辛弃疾已经撒手人寰了。
由于景仰辛弃疾,更出于感谢知遇之恩,陈玄风决定将自己对这场战争的悲观看法如实相告。
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,辛大人抱着满怀的热情,对这次北伐寄予了太多的期待,而他越是这样,当北伐失败之后,他就受到的打击就会越沉重。
陈玄风实在不忍看到辛弃疾遭到打击之后万念俱灰的样子,那将不仅是辛弃疾本人的痛苦,也会是自己这个粉丝的心痛!
所以他思索片刻后终于直言不讳:“辛大人,我看还是算了吧。”
辛弃疾本来正耐心地等着陈玄风的回话,虽然他没有直言让陈玄风出任飞虎新军统领,但是之前所说的“一臂之力”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。
然而这“算了吧”又是几个意思?
陈玄风没让辛弃疾疑惑多少时间,立即解释道:“这场北伐战争赢不了的,辛大人你还是放弃吧。”
这话一出口,辛弃疾突然重重地一拍桌案,腾地站了起来,怒视陈玄风道:“你可知道,老夫生平最厌恶的人是怎样的?”
陈玄风随即也站了起来,这是尊敬长者的礼貌。
不等陈玄风说话,辛弃疾已经为自己的问题给出了答案:“你可以不加入飞虎军,你也可以不去拯救身陷水火的宋室遗民,但是你不能以这种借口来动摇军心!”
辛弃疾是真的怒了。就连梅超风都不免有些害怕。跟着陈玄风站了起来,怯怯地看着辛弃疾心想:这好脾气的知府大人发起怒来当真可怕,只不知他会不会一怒之下痛下杀手。
想到此处,她忍不住偷偷给陈玄风递了个眼色,意思是你怎么把知府惹成了这样,赶紧圆回来啊。
陈玄风却很淡定,良药苦口、忠言逆耳,辛弃疾的反应本就在他的预料之中。
人家呕心沥血、肝脑涂地、毕生追求的事业,被自己轻飘飘说得一钱不值,这事搁在谁身上谁不怒?
陈玄风能够理解辛弃疾的愤怒,也知道辛弃疾厌恶的那种人是什么样的人。
活在人类社会里,当你因为遇到了困难、向多人发出求助的时候,就会发现有一种人,他不说不帮你,因为他将无法偿还你的人情,会显得很凉薄;
他也不说他帮不了,因为那样会显得他很无能,因而很没面子。
他只是指责、抨击你求助的事情本身,告诉你这件事情是错的,是对你有害的,你不应该去做这样的事情,只要说服了你,他就达到了目的。
这目的就是,他明明选择了袖手旁观,却又要让你无话可说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