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当然,各府各县……的情况有所不同,若是有什么难处,可以请教安世,安世……这样吧,你这个太平府府尹,就费费心,暂时都督各府各县事。”
“啊……”张安世苦着脸道:“这个也叫我管?我是领府尹俸的啊,名不正言不顺。”
朱高炽想了想,道:“那我奏请父皇,眼下,不能出丝毫差错,既然要做,就要将事做好。当初是你首倡新政,难道你还想偷懒不成?”
这话直接将张安世堵得无话可说,张安世只好道:“是。”
朱高炽便又回头看一眼杨溥,道:“杨学士,你再拟一分细细的章程来,本宫上奏父皇。”
杨溥道:“是。”
该说的说得差不多了,张安世见无事,便跑去寻朱瞻基了。
朱瞻基此时正坐在书房的桌案跟前,提笔写着什么。
他很是认真,以至于张安世走了进来,他也没有发现。
张安世蹑手蹑脚地到了他的身后,突然猛拍他的双肩。
这一下子,朱瞻基没有吓一跳。
倒是那朱瞻基身边的宦官,却是吓得面如土色,顺势就跪下,口呼万死。
要知道,有人出入,侍奉的宦官应该需先通报的。
可来的是张安世,这宦官哪里敢轻易做声,毕竟不敢得罪了威国公。
可张安世好胆,直接跑去吓皇孙,这皇孙受了惊吓,不还是他们这些伺候的人倒霉吗?
朱瞻基倒是没有被吓住,只是道:“阿舅,你这么大了,却还跟孩子一样。”
朱瞻基搁笔,转头,稚嫩的面庞看向张安世。
张安世嘿嘿一笑:“这不是许久不见了吗?哎呀,我家瞻基又长高了。”
朱瞻基道:“还早着呢,我将来会比阿舅还高。”
说罢,比了比自己的个头,发现自己距离张安世还差得很远,不禁沮丧。
张安世的目光则是落在了桌案上,好奇道:“你在写什么?”
朱瞻基却是连忙将桌案上的纸收了起来,道:“随手写的,阿舅别看。”
张安世幽怨道:“瞻基已不和舅舅交心了,舅舅可是将心肝挖给你的呀。”
朱瞻基歪头想了想:“我没见阿舅的心肝呀。”
张安世俊目一瞪,道:“妈的,你这没良心的东西。”
张安世骂骂咧咧,想了想,好像也没什么趣味,便道:“好啦,我们务必要精诚团结,咱们是自家人,要一条心,噢……教你的博士呢?”
“他?”朱瞻基道:“只让我在此做功课,然后被父亲召了去。”
张安世道:“他对你好不好?”
朱瞻基道:“对我倒是很好,就是……对阿舅不好。”
张安世听罢,激动起来:“咋啦?”
“他骂阿舅祸国殃民,还说……还说……”
张安世恨得牙痒痒:“此人叫什么?”
真是岂有此理,总有妖人在他家外甥跟前坏他名声。
朱瞻基便道:“刘舟。”
张安世却是道:“你来,我带你去瞧热闹。”
说罢,拉着朱瞻基往詹事府的大堂走。
果然,这儿已是人满为患。
不少的詹事府属官们都来了。
很快,有人激动地反对着什么,再过片刻,便有人一脸沮丧。
直到最后,有人怏怏出来。
“哪一个是刘舟?”
朱瞻基躲在回廊的角落,指了指。
却见一人,看上去颇年轻,可此时脸色惨然。
张安世笑了:“等着瞧吧,过些日子,我好好收拾他,给你出出气。”
朱瞻基不由道:“阿舅,是给你自己出出气。”
张安世一拍他的肩膀道:“分得这么清干嘛?你我之间,本是一体,你身上还流着我家的血呢,给我出气就是给你出气!瞻基,你长得越大,越不懂人情世故了。”
朱瞻基又歪着脑袋,想了想,才道:“刘博士会挨打吗?”
张安世道:“阿舅只诛心,不打人。”
“噢。”朱瞻基淡定了。
詹事府上下,已是哗然。
不少人面如死灰。
这突如其来的决定,几乎让所有的属官都如无头苍蝇一般。
紧接着,便有许多人去寻学士杨溥。
杨溥却在自己的值房里,收拾着东西,一些平日里都需看的书,还有一些办公之物。
“杨学士………杨学士……”
杨溥笑吟吟地道:“怎么啦,诸公……这样着急。”
他如沐春风。
其中一人站出来,显得气急败坏。
这人正是朱瞻基口中的刘舟,刘舟怒气冲冲地道:“杨学士,咱们詹事府当值,为何要下县里去……下官是教导皇孙课业的,也需……需……”
他跺脚,说不下去了。
杨溥微笑道:“去太平府,可能是要吃些苦,大家要有所准备,不过两三年之后,也就回来了。”
“这是什么话。”刘舟道:“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,杨学士为何不据理力争?”
杨溥道:“是杨某出的主意。”
这一下子,众人窒息了。
刘舟气恼地道:“杨学士,你……你清清白白的清贵,怎么……怎么……”
“你们啊……只看到了困难,可是有没有想过……这也是机遇?人都趋利避害,可在我看来,这都是人生中的体验罢了。”
众人怒目而视。
刘舟气腾腾地道:“此等话,谁不会说,去的又不是你?”
“谁说我不去?”杨溥正色道:“我毛遂自荐,也要下太平府的。”
“……”
一下子的,杨溥的值房就安静下来了。
杨溥道:“我们都还年轻,我知道诸公都有怨愤,可是新政这样的大事,我等身为太子臣属,难道不需去了解吗?如你们所言,大家都是清贵之身,将来的前途都不可限量,可是……正因为前途不可限量,才更需了解新政的实际情况啊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