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治四年六月二十八日,午后,一支约五万人的大军风尘仆仆的抵达了神京城外,这支大军便是刚从陕西战场上凯旋归来的武成侯吉安部兵马,人员比较复杂,有吴刚部禁军、前军都督府还有江南大营部分人马,至于山西巡防营等地方兵马则是直接带着战利品返回原籍。
临时营地被安排在京营之侧,工部突击赶工建造的。
此时辕门大开,睿亲王刘恭、蜀王刘旦领着大学士吴邦佐、镇国公牛继宗还有礼部尚书等一众官员正在此等待着,贾琦身后,谢琼神情复杂地望着远方列队整齐的大军,虽说衣甲破旧,但是身上散发出来的精神、气势却不是众人身边衣甲鲜明的禁军所能媲美的,就连京营都不能与之相抗衡,这是一支锐气正盛的精锐之师,军阵中散发出一股浓郁的煞气,这种煞气只有经历过残酷血战才能拥有。
这时,武成侯吉安、崇政殿大学士孙玉麟带着一众将领脱离大军赶了过来,刘恭快步上前拱手行礼:“武成侯、孙阁老还有诸位将军一路辛苦,此战平定陕西叛乱,实在是可喜可贺!本王奉陛下之命特率蜀王、吴阁老、镇国公、梁国公还有徐尚书前来相迎,废话也不多说,我代陛下还有大汉百姓感谢诸位!”
说着,拱手一稽到底!
贾琦等人也是上前拱手行礼。
吉安肃然道:“效忠陛下,守卫大汉,平定叛乱是身为军人职责所在,王爷言重了!”
孙玉麟连忙扶起刘恭,笑道:“武成侯说的正是,这是身为大汉臣子的职责,没什么可炫耀的,倒是拖了这么久才平定叛乱让老夫心有惭愧。”
说着,叹了口气,“百姓苦啊!”
一句话让原本喜悦氛围淡了三分,在场的都是朝廷重臣,了解的远比朝廷邸报上的要多,陕西旱灾、兵灾还有蝗灾,怎一个苦字可以形容的了,说句不好听的,渭水以北十户已经去了七八户,要么死于饥饿兵灾要么逃难去了。
“阁老莫担忧,朝廷不是已经调粮赈灾了么,相信不久就会好的。”
刘旦走了过一来,将孙玉麟扶住,一手搀着孙玉麟的一条手臂,“阁老万望仔细身子,还指望着您辅佐父皇匡正时弊,为大汉遮风挡雨!”
听了他的话,孙玉麟的脸立刻露出了怪异的神色,“王爷莫要开玩笑,能为大汉遮风挡雨的只有陛下!”
“哈哈!”
耳边传来一阵轻笑,贾琦嘴角一抽,回头瞪了谢琼一眼,不用问就知道是他在笑,不过贾琦面上的那抹笑容怎么也遮不住。
场中的气氛立刻变得古怪起来,原本的喜庆氛围荡然无存。
吴邦佐上前拍了拍刘旦的手臂,笑道:“武成侯、孙阁老还有诸位将军一路远行也是辛苦了,咱们就不要在这用这些繁文缛节折磨他们了,大军先进营安置,洗个热水澡,好好吃上一顿,酒肉管够!”
“如此就多谢阁老了!”
吉安对诸将说道:“尔等先率军入营,好生安置,注意不可醉酒、不可闹事,还有,安排人值营,不可懈怠!”
“诺!”
.....
“驾!”
“驾驾!”
贾琦率领骑兵在官道上急奔,有亲兵在前面开路,大声叫喊着:“前方人等赶快散开!”
官道上的行人纷纷向两边躲闪,有人认出这是梁国公,议论纷纷,不知为何如此匆忙。
一路疾驰,到了城门口才缓缓减速,当贾琦通过城门之时,忽然边上传来一声叫喊声,“梁国公稍等片刻!”
贾琦一紧缰绳,转头望去,有点眼熟,再细看,原来是柳湘莲,上前笑道:“原来是柳兄弟!”
柳湘莲上前拱手道:“国公爷开玩笑了,可不敢与您称兄道弟。”
“哈哈哈。”
贾琦摆了摆手,笑道:“柳兄弟如此洒脱之人怎么拘泥于礼节,这样,你和宝玉他们关系不错要不就叫我一声二爷也可。”
说罢,正色道:“要是再推辞就是瞧不起贾某!”
柳湘莲:“二爷。”
“这还差不多。”
贾琦笑了笑,“不是听陛下说你下江南了么,怎么突然回来了?”
柳湘莲略一犹豫,答道:“不瞒二爷,我是回京面圣的,至于何事还不能说,过两日您就清楚了。”
贾琦点点头,没有多问,“走,找个地方咱们坐一会儿。”
“好!”
柳湘莲拍了下手,“之前还未来得及酬谢二爷的恩典,正好借此机会略表心意。”
想了想,又问道:“宝玉最近如何?”
贾琦望向了贾福,“让人去将宝玉接来,还是老地方。”
“诺。”
贾福连忙差两名亲兵回府接宝玉,今日宝玉随贾琦去了趟兵库司,本还要去京营半道接到消息吉安大军要到了,宫里让贾琦前去迎接,这就不能带宝玉去了,让人给送回了府中。
柳湘莲心情十分复杂,数日前他便回到了京城,苏杭的情况能摸查的已经查清楚,不能的也就放弃了,安插了一批探子潜伏下来之后又去金陵等地摸了摸情况便赶了回来。
今日的相遇也不是偶然,是奉了皇帝的命令来的,他也想利用这次和贾琦面对面交谈的机会来验证心中的一些猜疑,他希望能够解去心中的忧虑。
这两日贾琦的一连串动作他都看在眼中,整个贾家迎来了一次大清洗,很多人被发配了出去,也有人被送到了人市,当然还有小部分人永远消失了,这其中就有绣衣卫、东厂探子和戴权手下的密谍,也有被其他家收买的贾家下人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