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治二年,十一月初一,朔日,大朝会。
天朦朦亮,随着解除宵禁的鼓声响起,无数马车从街坊中驶出,加入到赶往皇城的队伍当中,一道道车流,人.流汇聚成一条长龙向皇城驶去。
神武门的大门已然洞开,上朝的官员们鱼贯进入皇城之内,最后聚集在乾清宫前的广场上。
官员们没有如往日般三五成群聚在一处,聊着最近京内的新鲜事儿。只见一个个站在原地闭目养神,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准备着。
御史台的部分御史更是摩拳擦掌,全都一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摸样,准备大干一场。
当值内监高喊“鸣鞭!”
“啪。。。”
“啪。。。”
“啪。。。”
三声鞭响,众臣禁声。
“入殿!”
在黄门内侍引导下,殿外聚齐的众文武大臣依次步入乾清宫大殿。
空荡荡的大殿顷刻间人声鼎沸,平时小朝会只有二三十人,大朝会在京从四品以上文武官员,都有资格列席大朝会,一下子塞进来一百多号人,队伍都排到殿门口了。这还好,要知道每年冬至,元日的大朝会,外地官员进京觐见皇帝,朝会人数更多,估计一些人得站在殿外吹着冷风参加朝会。
乾清宫大朝会只是走个过场,真正的重要大事,都是皇帝与内阁、六部诸位高官在养心殿或者上书房商议决定的,基本不会在大朝会上商讨什么重要的事情。
然而今日不同与往日,殿中气氛古怪压抑,所有大臣均是沉默不语,低头站在自己的位置上。
“皇上驾到!”
少时,隆治帝从乾清宫后殿进入,在戴权的搀扶下坐上了龙椅。
文武百官上前齐齐躬身施礼,隆治帝身着龙袍高居御座之上,挥手道:“免礼平身!”
大朝会开始。
内阁三位大学士依次出列,上前将些许重大事情及处理情况做了通报,六部尚书将各部工作等一一做了通报,另外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很快就处理妥当。
等到再无官员出列,所有参加朝会的文武大臣精神齐齐一振,心道大戏开始了。
“禀皇上,臣御史康祺,弹劾新任户部尚书沈追。。。”
“臣御史张启军。。。”
“臣御史洪康。。。”
“。。。。。。”
御史台一众御史早就迫不及待,一连十几名御史站出来弹劾沈追,占了参加朝会御史人数一半还多,个个都一副义正言辞、大义凛然,仿佛是正义的化身。
看着御史们的群起围攻,隆治帝面色阴沉,听着扣在沈追头上的罪名‘残害忠良、结交外臣、纵子行凶、恃强凌弱、不孝’就连八九年前的旧案都被翻了出来。
贾琦站在勋贵队伍之中,看着义正言辞怒斥沈追的御史台众御史,心中敬佩,不愧是进士出身,嘴皮子利落,骂人都不带脏字的。
阵势有点大啊,这才刚开始,御史就抱团下场了。
往文臣那边瞥了一眼,户部尚书位置空着,沈追没有来参加朝会,嗯,估计隆治帝还是想保下此人,没让来。
“好了,对于御史所弹劾之事,诸位爱卿听得清楚明白,不知有何看法?”
眼见御史言官们越说越是兴奋,隆治帝听不下去了,直接打断了某位御史的慷慨呈词,开口问道。
殿中众文武大臣闻言纷纷低头,无人开口说话。
隆治帝面色阴沉的看着殿中众臣的表情,心中甚是愤怒,无奈只得对着杨涟使了个眼色,杨涟收到后,咳嗽了一声。
只见吏部左侍郎高巍走到中央,朗声说道:“禀皇上,臣有不同看法。”
“说!”
“臣认为,刚才诸位御史弹劾沈尚书之事纯属无稽之谈,全是捕风捉影之事。。。”
“高侍郎,是不是事实,只要让陛下将沈追押上朝堂,自有人与之对峙,你不清楚其中事项,就不要妄言。。。”
“就是,我们是在为朝廷锄大奸,高侍郎就不要掺和了。”
“。。。”
一群战力爆表的御史瞬间将高巍驳斥的无言以对,他不清楚这些人到底有无证据,不敢赌,他犹豫了,考虑一番,只能对杨涟摇了摇头。
御座上的隆治帝看得一清二楚,无奈只得开口:“嗯。众卿所言,朕已知矣,然……”
“陛下,御史台监察百官、闻风奏事,乃大汉律赋予的权力,更是祖制,今日御史台众御史为了朝廷为了祖制,不得不弹劾户部尚书沈追,此等忠心,天地可鉴,臣,御使大夫文安,恳请陛下宣户部尚书沈追上朝,当堂对峙!”
然而,就在此时,文官队伍中,一身着紫袍老者出列,躬身道。
闻言,贾琦伸头看去,倒吸一口凉气,御史大夫,文安,江南世家文家的当家人,江南文坛大佬,弟子门人无数。
隆治帝想要开口回旋几句时,文官队伍里,诸多文臣出列,上前一步,躬身道:“臣等附议!”
霎时间,殿中文武大臣,除却勋贵军方外,竟有过半的文官跟着附议。
隆治帝身子猛然一颤,瞳孔缩紧,倒吸了口凉气,目光扫过人群,面色难堪,说道:“文卿所言,朕明白,只是沈尚书身子不大好,在家养病,不如待其病情好转,再议此事,可否?”
看着殿中场景,贾琦心惊:死的是勋贵集团的人,下场的却是文官集团,他们这是打算借机废掉沈追啊!如此逼迫皇帝,他们就不怕事后遭清算吗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