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……
夺去功名、罢官为民……
这样的惩处,简直就是彻底毁掉了赵山才的政治前途!
太子朱和堉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,自己的求情不仅没有产生效果,反而让赵山才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了。
更可怕的是,太子朱和堉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。
所以,太子朱和堉的处境也同样变得更加糟糕了。
准确的说,看到太子朱和堉茫然无知、却又焦急失措的样子,德庆皇帝对太子朱和堉愈加失望了。
迟钝的政治嗅觉、浅薄的城府心机、以及冲动盲目的行动,太子朱和堉的种种表现都让德庆皇帝感到失望。
虽然,太子朱和堉这段时间以来确实是成长了许多,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,相比较德庆皇帝的要求,太子朱和堉的这些成长依然是远远不够的。
因为赵山才的谋划,德庆皇帝更换储君的想法原本已是动摇了许多,但经此一事之后,这般想法又重新坚定了起来——至此,赵山才给予太子朱和堉的种种建议,已是全部都变成了无用功,并且还因此搭进去了自己的仕途前程。
当然,正如前文所说,在德庆皇帝看来,现在还不是更换储君的最佳时机,一来形势不允许,二来德庆皇帝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者。
所以,德庆皇帝依然要维护太子朱和堉的声望,他对太子朱和堉的失望情绪也掩饰得很好,并没有表现出来。
这样一来,太子朱和堉也没有发现德庆皇帝的心思变化,只是带领着一众“太子.党”官员们继续为赵山才求情,希望德庆皇帝可以改变旨意、减轻对赵山才的处罚。
但是,就凭着“太子.党”的心机能力,又如何可以违背德庆皇帝的意志?
结果自然是注定的。
*****
在皇极殿内,随着吏部尚书宋启文的话声落下,太子朱和堉马上就向德庆皇帝求情道:“父皇,赵山才即使有过错,但毕竟不严重,他又是我朝近年来极为少见的杰出才俊,若是就此断了他的仕途,岂不是太过可惜?还望父皇怜其才华、减轻对他的惩处!”
与此同时,太子少傅郭汤、都察院左都御史吕纯孝、阁老程远道等等“太子.党”成员,也同样是纷纷出列表示赞同,并且各自寻找了许多理由。
然而,面对太子朱和堉与“太子.党”众人的求情,德庆皇帝只是一句话就反驳了回去:“太子你的意思是,赵山才的过错不必追究?朕的旨意也不必遵从?然而,若是有错不究、有旨不尊、法外留情,那朕还要如何治理江山、让朝野官民信服?今后若是有其他官员犯了过错,是不是也要依照此例?”
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,包括太子朱和堉在内,所有的“太子.党”成员皆是语塞,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反驳。
毕竟,“从严治国”、“整饬吏治”、“实行严苛之政”等等,一向是“太子.党”的主要政治理念之一,赵山才对于“太.子党”虽然是十分重要,但“太子.党”也不会因为赵山才就放弃了他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念。
事实上,在此之前,每当有朝廷官员犯错的事情,“太子.党”成员们往往都是认为德庆皇帝的处罚太轻了、经常要求德庆皇帝加重惩治力度,像是今天这般请求德庆皇帝从轻发落的表态还是头一遭。
所以,“太子.党”的官员们若是继续为赵山才求情,那么他们今后也将会彻底失去自己的立场与原则;但他们若是无法回答德庆皇帝的问题,那么他们也就只能放弃赵山才了!
很显然,德庆皇帝抓住了“太子.党”的七寸!
最终,“太子.党”众人犹豫许久之后,终于还是放弃了赵山才,在太子朱和堉的带领下,纷纷退回到了自己原先的位置,没有再纠缠德庆皇帝。
与此同时,太子朱和堉自然是心中不甘,并且充满了对赵山才的愧疚,却是暗暗下定决心,自己今后一定要好生对待赵山才,绝不能再让赵山才受到委屈,等到自己日后登基为帝,第一件事就是让赵山才重返官场,并且对赵山才委以重任!
另一边,看到“太子党”们终于放弃了为赵山才求情,德庆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,觉得自己达到了目的,既是威慑了百官、也是暗中警告了太子朱和堉。
至于倒霉的赵山才……并不在德庆皇帝的考虑范围之内。
*****
就这样,争执结束了,赵山才的事情也终于落下了帷幕。
很快的,皇极殿内的百官们已是放弃了对这件事的继续关注,等待着下一件议题的出现。
毕竟,如今的赵山才终究只是一位小人物,所以他的事情也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,而在场的百官们都是大人物,并不需要特别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走向,哪怕这个小人物原本拥有着极大的潜力。
不仅仅是朝中百官,赵俊臣对于这件事情也同样不是很在意,若是抛开七皇子朱和坚的计划不谈,这件事对赵俊臣并没有任何的意义——毕竟,赵山才真正让人感到威胁的地方在于他的才智谋略,而不是他的官位仕途。赵山才究竟是官是民,都不妨碍他继续为太子朱和堉出谋划策、提供建议,所以赵山才的威胁依然存在着——如果七皇子朱和坚没有进一步行动的话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