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求每天推荐票冲榜,求收藏!谢谢各位的厚爱。)
立冬后的天气冷得很快,尤其是武当这样的深山中,此时虽不说吐气成冰,也足以令得普通人冷得打颤。
道士静笃的竹楼很雅致,甚至在竹身上雕刻有道家真武大帝的形象,一头龙龟相伴左右,细微处精巧得令人心醉。
“果然人不可貌相,这静笃看上去粗犷,却是一个风雅的人儿,肚子里的笔墨绝对不少。”
苏乞年这样想着,印证自己此前的猜测,不知不觉来到了台阶前。
竹楼里的灯火还没有熄灭,门前点着经年不灭的长明灯,用的是一种祭祀用的香油,加入了地底埋藏数百年的沉香粉末,淡淡的沉香味入鼻,可以令人心神宁静。
苏乞年的心却紧绷着,尚未完全恢复的精神力笼罩周身丈许之地,不放过一丝风吹草动。
吱!
这时,竹门打开,一名杂役道人走出来,手中抓着盛放香油的葫芦,就要给门前的长明灯续接灯火。
“是你!”
已过而立之年的杂役道人蓄着短须,看向苏乞年:“你来交草药?咦?满了!”
注意到苏乞年身前的药篓,这名杂役道人先是微微诧异,既而就露出几分古怪之色,道:“随我来吧。”
提着药篓走进竹楼,苏乞年就看到墙角一堆堆如小山般的草药,都分门别类,没有一点混杂。
除此之外,居然有几个大书架,上面都是经史子集,各种版本,道经佛典反而很少,道士静笃就站在书架前,手中正翻阅着一本木刻板《礼记》。
苏乞年鼻翼微动,又看到不远处一张架子上的大锅,用炉子煨着,锅里散发出来的浓香很熟悉,那是妖虎肉的味道。
杂役道人开始挑选倾倒苏乞年的药篓,时而露出惊疑的目光,因为同样一药篓的草药,苏乞年采摘的,有很多都是十年以上的老药,比之很多来了逍遥谷数年之久的老人都要更胜几分。
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,在未曾筑基,成为武当外院弟子之前,除了看守逍遥谷的执事之外,任何武当人不得与逍遥谷中人接触。
因为武当知晓,哪怕是死囚,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,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潜在势力,如非必要,武当并不愿牵扯进去官场沉浮,是以,在历代废去了数名与逍遥谷中死囚勾结的杂役道人后,这一代轮值的杂役房道人,没有人敢僭越一步。
静笃道士似乎并没有理会苏乞年的意思,杂役道人也很快将药篓中的药材清理分类完毕,再从大锅旁取了一大碗煨着的煮得烂熟的妖虎肉,汤水雪白,浓香四溢,足以抵得上过往两顿的分量。
“多谢。”
接过陶碗,苏乞年就要转身离去。
“苏乞年。”
一直沉醉于书本中的道士静笃终于转过身来,而杂役道人目光一闪,又很快恢复平静,只是别有深意地看了静笃一眼,没有开口。
“见过执事。”
苏乞年抱拳行礼,浑身看似轻松,但精神力在这一刻运转到了极致,慑魂术箭在弦上,蓄势待发。
“编修之家,四书五经想来是读过了,不知道你读懂了几分?”
道士静笃甫一开口,不仅是苏乞年愣住了,杂役道人也微微错愕,同时隐于袖中捏紧的拳头缓缓松开。
“四书五经学生自幼熟读,不说融会贯通,自认也能理解三分。”
苏乞年愣神之后,微微放松下来,恭敬作答,却不明白,这道士静笃到底有什么目的。
“不错。”静笃道士点头,又扬了扬手中的《礼记》,道,“我近日读《礼记》,揣摩儒家真意,我且问你,什么是八目?”
几乎不假思索,苏乞年道: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”
“六证是什么?”
“止、定、静、安、虑、得。”
“《大学》中说,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那么,读书人要如何明德,如何亲民,再臻至至善之道?”
苏乞年有些诧异,这道士静笃绝对不是初读《礼记》,字里行间绝对有了很深的体悟,不过他也没有迟疑,略一思索,就开口道:“所谓明德,我辈读书人要心存光明,也只有革故鼎新,才能亲民意,为人君止于仁,为人臣止于敬,为人子止于孝,为人父止于慈,与国人交止于信,可至至善之境。”
“不坏,不坏。”
静笃道士挑眉,眸子湛亮,又扫了扫墙角的一座座小山,道:“今日你收获的十年以上的冬莲根不少,等同于寻常两人入山的收获,这样,明日辰时之前半个时辰,练武中如有什么困惑,可来此处请益。”
“多谢执事!”
苏乞年闻言就是心中一震,连忙施礼道谢,有人指点和没人指点,完全就是两种境况,就算在京城长安,侯门大户人家,也供奉有专门的武林门客,各房子嗣筋骨长成之后,就有专门的人负责引路,传道授业,进行启蒙,解除困惑。
哪怕是孕育了精神力,见微知着,但若有道士静笃这样练出内家真气的高手指点,苏乞年相信,他悟透《龟蛇功》第四层全部精义的时间,绝对要更快一倍。
“去吧。”
摆摆手,道士静笃就重新转过身去,将《礼记》放回书架,又取了一本雕版《周易》翻阅起来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